蒋介石到底输在哪儿了?李宗仁、杜聿明的结论很一致:不会当老大
1948年冬天,南京黄埔路官邸里,杜聿明把作战图摊在茶几上,手指刚点到宿县,蒋介石忽然问:经国在上海查账怎么样了?满屋将领瞬间泄气——前线十万火急,委员长脑子里还是太子打虎。
1948年冬天,南京黄埔路官邸里,杜聿明把作战图摊在茶几上,手指刚点到宿县,蒋介石忽然问:经国在上海查账怎么样了?满屋将领瞬间泄气——前线十万火急,委员长脑子里还是太子打虎。
“济南打不下来,整个华东就永远被钉子钉死。”1948年9月,毛泽东在电报里只给了粟裕八个字——“相机夺取,务求必克”。看似留有余地,实则把全军身家押上。最新解密档案告诉我们,这场“必克”背后藏着三条暗线:一条在蒋介石的日记里,一条在粟裕的“第四方案”里,还有一
1946年,南京四条巷,一间连电风扇都响不起来的小平房。蒋二公子拎着西装下摆,坐下去差点把竹椅坐散架,抬头一看,饭桌上三菜一汤:炒青菜、豆腐、一条小黄鱼,汤里漂两片蛋花。郭汝瑰袖口磨得发白,还在给客人夹菜。蒋经国当场感动到发弹幕:这要是我们干部,还怕救不了天下
1948年11月18日,黄百韬被围碾庄,电报员小郭一天抄出七份“限半小时到”的急电,墨汁都没干透。 电文抬头一律“限总司令蒋”,却全被顾祝同锁进抽屉——理由很扯淡:“须等主席午休醒后亲拆”。 等蒋介石午觉醒来,黄百韬的电台已经沉默,只剩一声长长的电流盲音。
1948年10月14日,电报一来一回,杜聿明就被拎上飞机。留下刘峙坐镇,这位“福将”只会把地图当麻将牌推,前线要炮弹,他批的是条子:先欠着。美军顾问团当场拍桌子,说徐州一垮,长江以北就是共军的操场,老蒋偏不信,硬说东北更急。于是最懂打仗的人飞走,最懂扯皮的人留
杜聿明那句“宅心仁厚,脱胎换骨”,听着像夸菩萨,其实是管理员给他“打分”保命。档案里夹着一张1957年夜班记录:他半夜给癫痫发作的共军看守递水,水碗边沿留着牙印——怕烫着人,自己先抿一口。就这点小动作,被写成“改造积极”,提前半年放人。出来第一顿饭,杜没下馆子
第一条“炮火开路”最唬人。他搬出德军1943年哈尔科夫反击战的例子,说装甲集群一锤定音。现实是,三十二师只剩两门105野炮,炮弹凑不够半基数,骡马早进了肚子。炮管子打两发就得歇菜,还想学人家闪电战?纯属把电影当战史。
戴安澜在第五军系统内的地位,可用“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”来概括。戴安澜本非杜聿明的“嫡系血亲”,却是最早被纳入第五军核心圈子的“元老股肱”;他不是锋芒毕露的“少壮派”,却被上下公认为“最能代表第五军精神的人”。
解放战争时期,随着黄伯韬兵团、黄维兵团接连被我军歼灭于淮海战场,国民党军队的数量锐减,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在日益壮大,机动兵力越来越富足。
1955年春节前夕,北京天空飘起细雪,功德林管理所里却异常安静。战犯赦免条例即将公布,许多曾与杜聿明同囚的旧部悄声议论:“杜司令要回家了吗?”彼时杜聿明四十七岁,已在战犯所度过整整六年,他的思想转变与身体衰老同样明显。雪花无声落在窗棂,远在台湾的三个儿子却正因
解放战争打了三年,手握800万大军、占据富庶之地的蒋介石,最后却兵败如山倒,退守台湾。为啥装备精良、背靠美国的国民党,会输给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?其实被俘的国民党名将杜聿明,早就说出了答案。作为徐州“剿总”副总司令,他亲身经历了辽沈、淮海两大决战,被俘后和解放军
被俘后送进功德林,一待就是十年。这十年变化大,从开始死活不写悔过书,到后来主动学习,从瞧不上“改造”这事儿,到战犯大会上发言说“认识错误”,脸上的神情比过去安定多了。
蒋介石的用人术,历来被人议论:“黄、陆、浙、一”四条硬杠,非嫡系不用,非亲信不信。可这套看似能巩固权力的操作,最后却成了葬送江山的催命符。
"杜公,车到了。"杨伯涛推门进来,手里还拿着刚送到的《参考消息》,"报纸上说蒙哥马利这次专门去了延安......"
有的选择,当下看是救了你的命,把你从泥潭里拉了出来;可回头再瞅,也正是这个选择,把你送上了回不了头的绝路。
大伙儿正襟危坐,听着一项项人事安排,都想着怎么把日本人赶出去。
他本该是红军的一位高级将领,档案里写着红一军团师长,南昌起义的枪声里有他的回响。
好家伙,要说谁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懂排兵布阵的人,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,这个评价会落在一个“步兵排长”身上。
1959年9月,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礼堂内,33名国民党战犯接过特赦证书。这场新中国首次特赦仪式背后,是毛泽东力排众议作出的“一个不杀”决策。与此同时,台北阳明山官邸里,蒋介石正对台湾岛内异议者签发“杀无赦”密令。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选择,不仅折射出两位领袖的
旗下有3个兵团9个军。分别是邱清泉兵团(74军-70军-5军-12军),李弥兵团(8军-9军),孙元良兵团(41军-47军),另有剿总直辖的余锦源的72军。